手機預裝軟件大家都很反感,是因為其刪除不掉,占用空間、消耗電量,更有甚者偷走流量、惡意吸費等。讓人不勝其煩。特別是一些不懂手機不會root的小白們,更是拿這些軟件沒有任何辦法。而且還有root后售后不管的問題。但近日因為蘋果允許用戶卸載預裝軟件,這個話題又成了熱門話題,下面小編就帶你來看看手機預裝軟件的是與非。
客觀的說,如果用戶買回來的手機如果都是“裸機”,都需要用戶自行安裝所有的系統必備軟件和應用軟件,對于很多用戶來說是不現實的。因此,預裝軟件本身是有存在必要的。而且國家也是允許預裝軟件的,在2013年11月1日起執行的工業和信息化部《關于加強移動智能終端進網管理的通知》中就規定,“生產企業申請移動智能終端進網許可時,應當在申請材料中提供操作系統版本、預置應用軟件基本配置信息”。 狹義地講,在手機出廠之前安裝的軟件為預裝軟件。廣義地講,在手機到達用戶手中之前安裝的軟件均稱為預裝軟件。
預裝軟件的來源按照銷售流程來說主要有三大塊:
就是手機的廠家。2013年工信部發布《關于加強移動智能終端管理的通知》,明確要求生產企業不得在移動智能終端中預裝五類涉及用戶個人信息安全和合法權益的應用軟件。隨著通知的下發對于正規的手機廠商而言已經有了很大的改觀。但是對于山寨手機卻還是老樣子。手機銷售前是要去工信部進行入網認證時需要報備預裝軟件的,他們就根本不去備案也就無從監管了。
第二大塊就是運營商了。現在合約機越來越多,合約機是運營商定制的,優惠幅度也很大里面有預裝軟件無可厚非。但是用戶卻很不舒服。關鍵是哪些軟件真的很不好用,在用戶體驗上做的一團糟。在各種應用商店有更好的免費的,我為什么要用你的!
第三就是經銷商了。經銷商作為手機銷售的后環節,離用戶近,是難監管的環節,也是預裝軟件泛濫的環節。部分經銷商通過刷機的方式,直接或者以幫助用戶為名,刪除原有預裝軟件,同時增加自己的軟件。2013年迪信通通過此種方式獲得收益4000萬元左右。
他們這些做法到底合法嗎,小編不以為然。從預裝軟件分類來看,主要包括三類:系統必備軟件、廠商自帶軟件、付費預裝軟件。事實上,除去系統必備軟件外,對于其他兩類手機預裝軟件,從消費者權益保護和應用軟件行業競爭等層面來看,可能涉嫌三大違法問題。首先,涉嫌侵犯用戶或消費者的知情權。其次,涉嫌侵犯用戶或消費者的自主選擇權。
后,涉嫌利用獨占地位不正當競爭。
總的來說,軟件的安裝本應該是由客戶說了算或者說由市場說了算。由于手機廠商、運營商以及凈銷售利用自己的獨占地位,使得它們可以在手機中預先安裝很多軟件,進而使得同類軟件與其處于不平等的競爭地位,這種做法本身就涉嫌不正當競爭。
而站在用戶的角度來說,手機是我自己的,有的軟件我不喜歡,卻刪除不掉,是一件很不舒服的事情。
小編總結,預裝軟件不論是出于用戶體驗提升,還是出于保護市場競爭秩序,允許用戶刪除手機預裝軟件都應該是大勢所趨。但是軟件預裝頑疾沒有可以立竿見影的辦法,需要一個過程。可以預見,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這種問題都會存在,但會逐漸得到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