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每周質量報告》在今天的節目中報道了智能手機偷跑流量,以及預裝軟件難卸載的問題,涉及蘋果、小米、OPPO、vivo等品牌的手機產品。
對于消費者為關心的在待機情況下“偷跑”流量問題,上海市消保委從中選出10款進行模擬檢測,這10款手機的品牌分別為海信、步步高、金立、小辣椒、三星、華為、聯想、索尼、諾基亞和蘋果。
檢測人員在對這10款手機開機注冊入網并進行120小時的待機試驗后,發現即使是在待機狀態下,“偷跑”流量的情況也非常明顯。具體情況如下:
蘋果手機“偷跑”流量多 一個月“偷跑”60多元
待機試驗結果表明,10款手機里,“偷跑”流量多的是蘋果手機,120小時內共“偷跑”了80M流量。
按照移動每110M流量加油包收費15元的價格計算,消費者每5天被“偷”掉的流量,價值10.9元,消費者要為每個月“偷跑”的流量額外支付60多元。
預裝了71個軟件的手機標稱為廣東歐珀移動通信有限公司生產的OPPO牌手機,只視頻軟件就多達4個,譬如搜狐、愛奇藝。
手機標稱容量與實際容量存差異
這次對比試驗用的20款手機,商家標稱容量普遍高出消費者實際可用容量。
一款用于實驗的小米手機,標稱容量為8G,但消費者的可用容量僅有4.82G,可用容量僅為標稱容量的60%,而另一款同樣標注容量為8G的索尼手機,實際可用容量僅有4.26G,僅為標稱容量的53%。
據上海市消保委介紹,從2012年以來,上海消保委受理的手機類消費投訴案件都呈上漲趨勢,已經連續3年占到商品類投訴的位。另據有關機構統計,2014年,的智能手機用戶超過了5億,成為全球智能手機用戶多的國家。